找到相关内容147篇,用时5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顺导师人间佛教在台湾学术界的论述?

    的见解,在于「太虚大师却以『空论者』要为『密教』的盛行,负最大的责任来反驳!……因此太虚大师认为:新佛教体系,正要从传统的中国佛教思想再出发!」[35]  如果从太虚大师印顺导师质疑之处,是来自于...的衰亡。印顺导师则从印度佛教史的立场,确立他空思想的肯定,觉得太虚大师总是偏向于「融贯与综合」,促成后期密教思想,虽然太虚大师觉得后期大乘思想已成为「如来为本之佛梵一体」的事实,令印顺导师纳闷的是...

    释禅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3862967.html
  •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

    ldquo;愿力”。是十义成立缘之根源,法尔也许永远站立于相,然而其展开相对性的显现,却属法相称的本质为主体现。故《探玄记》即以“法尔”而立十义,但《文义纲目》却...的思想理论,即是以小、始、终、顿、圆组成同别二教,但仍是依缘起论为中心。如果仅以判教而论,则是以华严理论为基础,展开阶层体系的原则。另外实践的组织,也依《五教止观》而树立,这在智俨大师的五乘组织里...

    清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1763079.html
  • 以梵语文献为中心看禅的起源与流变

    为取悦最高阴性法则的女行——瑜伽实践虽然充满了的内容,但从事这种修习的先民说来,它决不是人伦的堕落,而是一种神圣的宗教礼仪,是为了某种物质利益的一种巫术实践。通过这种实践去影响作物,就如生双胞胎的...是基于先民的原始思维。在原始思维中,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的圣化。在原始人看来,女性、男性、性器官乃至性行为并不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样就是它们自身,而是蕴涵了无穷神秘。早期,他们观察人类和动物的繁衍...

    张保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1963118.html
  • 《二谛义》识小

    识理迷教名于谛。由此可见,三论三不僧诠、法朗、吉蔽,并不把二谛看成是理境一所护理、所观境一上的区别,而是作为能诠的言教。这言教二谛毕竟不过是缘假说,三论宗便是以此方便法门来头诸法实相之无得空之理。 ...形成的,同样兴皇法朗的三重二谛说的每一重都是有其镞的,有其独特见解。  第一重:有是俗谛,空为真谛。“初节为凡夫,凡夫谓诸法是有,所以说诸法有为俗谛,空为真谛。正为破凡夫有见故,说有为俗、空为真谛也...

    李雪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0163750.html
  • 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佛学渊源辨

    眼中所观的物象,那么只能说是物的虚假的反映。作者提出,画山水要画出山水的,这个就是他所说的“须明物象之原”。这个“原”就是山水之,是山水的“本来面目”,作为“”和“原”的山水才是真实的存在,...即使你有“生知”之,但若无觉悟,则此慧则隐而不露,不可能转化为绘画中的气韵。所以他接着说:“固不可以巧密得,复不可以岁月到,默契神会,不知然而然也。”根性的觉悟,不能靠机巧,不能靠知识的推证,也...

    朱良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2965063.html
  • 当前中国佛教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

    很大的进展。   另外,对于招生问题上还有一个重要环节,就是对于发放招生简章时,要特别注明招生对象,使得学员在报考时有目标、有征的报考。如注明考生所要报考的院校的性质和所要报考的专业等,这样就能够...弊端,当前佛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,急需给予彻底的纠正和全面性的完善,使得佛教文化教育事业走上正规的轨道,为佛教未来的整体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时代感的优秀人才。   中国佛教文化教育事业自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1167430.html
  • 僧肇“三论”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

    无知论》。这三篇论文都是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不多见的哲学专论,素以文辞的优美和思想的深邃见称于世,且思辨极强,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。但其所蕴含的深刻奥义之理解,却往往因人而异。“古今能读者无几”(...实体,它即存在于世界万物真实性的否定之中,认识到事物之为假有,彻底清除一切世俗之见的同时,也就是观照了空之真谛。这样,僧肇的直观认识论又具有了理性的色彩。他说:  智虽事外,未始无事;神虽世表,终日...

    洪修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4467650.html
  • 试述天台宗的“一念三千”

    ”本身包含转变为“善”的可能性,从这一点来说,“恶”就是“善”。这是说心性具有善恶,是恶的心性中有善的心性,如竹中包含着燃烧(火)的可能性(善)一样。智者大师在《观音玄义》中具善恶有系统的论述。...展示这一论题。智者大师为什么在《摩诃止观》里特别说这一念三千呢?关于这个问题,湛然在《辅行)及《止观大意》等,举出种种理由加以说明。《辅行》卷五之三,这提出问题的问道,所谓不思议境,但明四圣就可以了...

    妙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867853.html
  • 佛教譬喻(Avadana)文学中的男女美色与情欲

    教团中女性性别角色的建构。全文主要分成三部分。首先介绍譬喻文学中男女美色的范畴,以比较男女性别角色的异同。接着从修行和贞操的角度,分析为何教团中的男女美色为情欲追逐的对象。最后则就教团与性别的描述与...方法常常以身体为治执着的对象,既解构身体的感官体验,又贬抑「体验」的虚幻。但是佛教也强调人身的苦乐均衡是难得的禀赋,使得人比其它五道极苦极乐的有情众生更易有修行解脱的机会。意即人类的「体验」是修行...

    李玉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3070857.html
  • 庐山慧远的弥陀论

    想必都是絶唯一的存在。如果仅以三身之一的报身或者化身来解释的话,信仰对象的絶究竟何在?本论文,从这个素朴的疑问出发,以慧远为例,分析其弥陀论的内容、并深入其观点、意图,说明他如何思索圣是怎样的存在...空的背后的永远普遍的存有,主张「空者,即所空而为名,法性是法真性,非空名也」,而有转入法性思想的倾向。[16]  慧远《法性论》的全文虽已佚失不传,但照慧远其它著作之中类似「法性」的用语,多少亦可...

    陈敏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371087.html